【前沿科普】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文搞懂本我、自我和超我
日期:2020-05-21 浏览次数:5277
作者:徐嘉输
责编:霍麟
来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年夏天,一个圆头大脑、手短脚短却又个性十足、魅力四射的小男孩以不可阻挡的形态闯进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啊,他那慵懒惺忪的睡眼,搭配赛博朋克的烟熏黑眼圈,让他的小迷妹尖叫发狂!
啊,他放荡不羁、敢爱敢恨却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爱朋友、爱爸妈,心系小家又匡扶社稷,让他成为无数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他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让人昂扬奋发,一个非主流的时代英雄生动地站在大家眼前。
没错,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
笔者身为一个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看完电影之后只觉一股熊熊烈火由丹田处迸发而出,真气从脚底窜到头顶,感觉可以一口气做一百个俯卧撑~但是作为国科大研究生的身份不允许自己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层面。情绪波动之余,本人尝试从哪吒这个艺术形象中剖析出一些科学的本质。
文章首先介绍了麦克林的脑三位一体学说。麦克林认为,人脑由三个部分构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并且假设这 3 个“脑”通过神经纤维彼此相互连接、各具功能、相对独立运行[1-3]。爬行动物脑由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延髓)[4]、小脑和古老的基底核(苍白球与嗅球)组成(图1a)。在脑干的作用下,人具有与爬行动物类似的本能行为模式:贪婪、冲动、多疑、屈服、偏执等。人类边缘系统,位于新皮层与脑干之间,是古哺乳动物脑的主体,麦克林称其为古哺乳类动物脑或古皮层(图1b)。这些结构通过“Papez环路”相互联系[5],并与其他脑区 (脑干、丘脑、新皮层)有广泛联系,维持新皮层、中脑、间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其功能是参与调节动物本能和情感,也维持动物的生存、种族延续等。首次出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的新皮层被定义为新哺乳动物脑(图1c)。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额叶前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它调节人的高级认知,包括意识、理性、语言、思维、推理等。同时还抑制边缘系统和爬行动物脑的活动,防止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发生。
图1. 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的位置分布
此外,文章中还介绍了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 三部分构成[6-7]。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不同的人格心理表现[8]。具体来说,“本我”是原始的自己,人格的基本结构,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包含先天本能、欲望、冲动、生命力在内的多种生理需要构成的能动系统,其欲望冲动受自然律的支配,不受逻辑、理性、社会习俗等因素的约束[9]。弗洛伊德认为,本能驱动是形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是动机的启动者。“自我”,即现实的自己,人格的表现型,属于人格的个人意识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具有意识,会对“本我”的冲动加以调节。由于遵从“现实原则”,“自我”充当“本我”与“超我”的调节者,起到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作用[10]。“超我”,即理想的自己,人格的高层结构,遵循道德原则,是道德化的“自我”;“超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化的结果。 “超我”也影响和调节“自我”,使其向道德、宗教和审美等理想形态“升华”[9]。
本文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性地将麦克林的三位一体学说与弗洛依德的人格机构论结合在一起。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本我”与古皮层和原始皮层的功能相关,因为它们决定了人的动物本能,而新皮层与“超我”相关,因为新皮层的进化,代表了人脑区别其他动物的基本特性。而自我则负责调节“本我”与“超我”。
总而言之,赫荣乔老师的这篇文章对于一大批像我一样对神经科学感兴趣但又毫无经验的小白而言,就像是新手村的任务一样友好,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其背后的科学道理,快哉快哉。
参考文献:
[1] Holden C. MacLean and the triune brain. Science, 1979, 204(4397):1066-1068
[2] MacLean PD. Evolutionary psychiatry and the triune brain. Psychol Med, 1985, 15(2):219-221
[3] Reiner A. The Triune Brain in Evolution. Role in Paleocerebral Functions. Paul D. MacLean. Plenum, New York, 1990. xxiv, 672 pp., illus. $75. Science, 1990, 250(4978):303-305
[4] Daniel A.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32ndEd. Philadelphia, PA: Saunders/Elsevier. 2012
[5] Octave M. Freud: The Theory of the Unconscious. London: Verso Books, 2015 [1971]: 49-51, 152-154
[6] Rajmohan V, Mohandas E. The limbic system. Indian J Psychiatry, 2007, 49(2): 132-139
[7] Freud S.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New York: W. W.Norton, 1933
[8] ComptonA. On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instinctual drives. IV: Instinctual drives and the ego-id-superego model. Psychoanal Q, 1981, 50(3):363-392
[9] 傅小兰等(译.心理学[美].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655-659
Daniel Schacter, Daniel Gilbert, Daniel Wegner, Matthew Nock. Psychology, 3rd Ed.,NewYork:Worth Publish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