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药学院李惠琳教授与中科院化学所汪福意研究员联合招聘博后/特聘科研人员
日期:2018-05-24 浏览次数:1854
实验室负责人简介
李惠琳,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2017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3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化学系,师从国际著名高分辨质谱专家Peter B. O’Connor;2013-2017年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系(合作导师:Joseph Loo教授)以及法国遗传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结构生物学系(合作导师:Bruno Kieffer & Marc-Andre Delsuc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课题组致力于开发国际领先的Top-Down MS技术,在整体蛋白、蛋白质机器水平上实现对蛋白的测序、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及药物结合位点的精准定位,进而对蛋白质机器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Nat.Chem.,Anal. Chem.,J.Am. Soc. Mass Spectrom.等国际主流化学、分析、及质谱类杂志。
合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实验室汪福意研究员2007年回国加入中科院化学所,2009年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历任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质谱中心主任(2015 - ),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 (2008.9 – 2017.8),生物质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8 –2017.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组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4 –)。汪福意研究员课题组长期从事质谱和质谱成像方法学及其化学生物学应用研究,致力于发展和建立基于质谱和质谱成像的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研究金属抗癌药物/候选药物与生物靶分子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为高效、低毒金属抗癌药物的设计优化和临床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工作曾发表在PNAS, J. Am. Soc. Chem.,Angew.Chem.,Anal.Chem., Inorg.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岗位职责
博士后或特聘科研人员 (1-2名):
1.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middle-downˎtop-down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新型交联及功能试剂的开发;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
2.学历:生物学、医学、或化学博士学位;具备以下任一专长者优先: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合成或生物正交化学;
3.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一作文章至少1篇;
4.对科研具有强烈兴趣、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薪酬待遇
入职中山大学,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及中山大学相关规定执行(博士后税前20万,其它职位将依据申请人的资历而定)。根据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课题组协助申请国内和广东省各类人才项目。
工作地点
广州及北京两地。
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个人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已发表文章全文及拟入职时间、2-3名推荐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发送至lihlin6@mail.sys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特聘科研岗”,满足条件者将尽快安排面试。欢迎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