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推荐两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日期:2023-01-16  浏览次数:960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于近日发布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入选项目名单,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作为推荐单位报送的两项“知识创新类”成果:“新冠病毒突变株免疫逃逸机制”“多细胞生物自噬起始的分子机制”入选。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下面,让我们一同了解下学会推荐的两项入选科研成果:


新冠病毒突变株免疫逃逸机制

主要完成人

谢晓亮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昌平实验室

曹云龙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昌平实验室

王祥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昌平实验室

王佑春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昌平实验室

成果简介: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及其新型亚类持续涌现引发全球多轮疫情。解析新冠突变株如何逃逸疫苗所建立的免疫屏障和病毒感染所诱导的免疫力对于未来疫苗设计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项目团队在《自然》、《细胞》等杂志率先报道了新冠奥密克戎突变株及其新型亚类的体液免疫逃逸特征与分子机制。首次解析了多种突变株的结构特征和感染特性;首次揭示了奥密克戎BA.4/BA.5进化出可特异逃逸BA.1感染所诱导中和抗体的氨基酸突变,而BA.2.75及亚系能进一步逃逸BA.5感染所诱导的中和抗体并阐述了其免疫逃逸机制。该系列研究证明通过奥密克戎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来阻断新冠传播是无法实现的,并为新型广谱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认识。


多细胞生物自噬起始的分子机制

主要完成人

张宏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成果简介:

自噬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部分胞质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及回收,对抵抗多种应激和维持细胞稳态至关重要。自噬诱导时,参与自噬体起始的FIP200/ATG13/ULK1复合物在内质网上形成凝聚体,从而启动自噬体的形成。揭示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信号是自噬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张宏课题组发现自噬诱导时,内质网表面发生钙瞬变,并触发FIP200复合物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的FIP200凝聚体与内质网膜蛋白结合并定位于内质网,成为自噬体起始位点。该工作揭示了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关键信号,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自噬分子机制的理解,并对探究内质网钙稳态失衡与自噬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作为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创始学会之一,历年来积极参与“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为中国生命科学发展创新注入学会力量。未来,学会将持续为您带来2022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报道,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