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请勿将悲伤留给自己——You are what you and your ancestors experienced

日期:2016-05-27  浏览次数:3280

撰文:毛晋哲
作者现定居美国,为美国FDA药理学家。分别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学士、硕士,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在中国的传统中,当人们说一个人或者他(她)前辈的过往经历产生了影响时,常常说是前世修行或者前世造孽,以表明过往的经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尽管修行或造孽有封建糟粕之嫌,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过往的经历对后代生物性状的影响,则是有理有据的。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或其前辈早期的生活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这个人以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而且有些受影响的性状甚至可以一直传下去。最新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其分子机理。这主要是说,短暂的早期甚至前辈的生活压力/营养状况会通过表观遗传(遗传物质DNA的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学的方式影响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经典的表观遗传学的案例是“荷兰的饥饿冬天”,“荷兰的饥饿冬天”指的在1944年二战时期,当时在荷兰人口稠密的西部地区,德国占领军对大约450万人实行食物禁运,使每人每天的平均进食只有400—800卡路里,由于饥寒交迫,导致其中多达22,000人死于饥饿。后来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出生前经历了那个冬天的婴儿,由于其母亲在妊娠期营养不良,他们不仅出生时身体短小,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类疾病。

这种母亲孕期营养水平与后代的疾病及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不断地在老鼠和山羊这些实验动物中通过严格的对照实验得以证实。

1989年, 英国流行病学家 David Barker提出了著名的 Barker假说,该假说认为胎儿和婴儿早期的状况能永久性地影响以后成长过程中的身体代谢及慢性病的发生。因此Barker认为,常见的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不一定源于基因突变和不健康的成年生活方式, 也可能源于胎儿和婴儿早期的营养水平。

这一假说的提出和部分地被证实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很大程度地加强了人们对母婴期营养和生活环境的重视。

不过现有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早期生活压力一定会在后期产生病理后果,比如动物实验表明,某些适度的早期压力具有促进长寿的效果。

这种不同后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不同程度的压力作用于不同的发育时期以及与随后不同的生活状况有关。妊娠时经历过“荷兰的饥饿冬天”的人的状况也支持这一观点。最近世界顶级科技杂志Cell上同时发表了两篇文章,利用秀丽线虫阐明了这种早期压力如何促进长寿的分子机理。

上面提到的这些研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来打地洞”这一说法,但这并不是要否定遗传的作用,而是表明表观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妊娠期经历过“荷兰的饥饿冬天”和“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案例研究时还发现,这种饥饿压力与精神分裂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不仅让我想起很喜欢的一首老歌“把悲伤留给自己”,尽管尚未看到研究音乐艺术以及人文环境是否/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后代的报告,但是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不乏有关母亲在孕期受到行为压力会影响后代成长的研究。

既然如此,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勿将悲伤留给自己,而是让悲伤烟消云散。因为留给自己的悲伤,有可能会成为影响后代成长的因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为你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