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坚定的科研之路 ——陈润生院士主讲大会青年科研生涯规划讲座

日期:2019-08-07  浏览次数:1061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向青年科研工作者进行青年科研生涯规划讲座

       有人说,人生是一份完全相同的试卷,不同的人生仅区别于怎样答卷。在面对科研生涯的一系列规划与抉择的时候,科研道路上的先行者总是能给予不一样的启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借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之际,专门邀请学界专家为青年学者进行科研生涯规划系列讲座,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次。本次讲座主题为“谈谈生物信息学”,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向青年科研工作者谈谈个人的科研历程,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张宏研究员主持讲座。

青年科研生涯规划讲座主持人张宏研究员

      科学家们在有关“生物信息学”这个严肃的主题下隐藏了理性的风趣与睿智。主持人张宏研究员讲起来个人对科研道路的认识与个人“科学偶像”,讲座气氛首先在他的引导下活跃起来。接下来陈润生院士娓娓道来他个人以及团队多年的发展历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提起的科研道路上的几个转折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对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热潮,出于对于生物学研究的热爱,陈院士带领团队把握机会,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进去,从理论研究的层面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提供了支持。

       继而在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吴旻先生等主持的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中,陈先生承担了科研任务,率领团队解决了测序工作中由于断开长链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的问题,从而使测序工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达到了90%以上。这一成果引起了国际生物期刊Science的关注,并在当期封面使用了由我国科研人员商定后推荐的云南水稻梯田图片。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中的信息分析——拼接与注释

      大规模测序是基因组研究的最基本任务,它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信息分析紧密相关。从测序仪的光密度采样与分析、碱基读出、载体标识与去除、拼接与组装、填补序列间隙、到重复序列标识、读框预测和基因标注的每一步都是紧密依赖基因组信息学的软件和数据库的。     

      陈润生院士还提起,在嗜热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与杨焕明、谭华荣的合作,他风趣的说起来一个细节:他们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之后,在日本开会的过程中,有当地科研人员提出,能否将这一测序结果也给他们一份,他避开了这个话题的正面接触,并从侧面注意到这项研究的前景与意义。

座讲受到了现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结束后,现场响起久久不绝的掌声

      在整场讲座中,陈润生院士非常巧妙的把他主持研究的生物信息穿插个人科研生涯的主线里,既讲明白了生物信息学的来龙去脉,又无处不在的提示着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对于科学的执着与坚持,以及对于科研走向敏锐的触觉,和中国科学家的职业操守。讲座结束后,现场响起久久不绝的掌声,似乎在用当代年轻人的方式表达:这些话,听进去了!


个人简介:

陈润生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非编码RNA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陈先生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方面科普专家团队首席科学家。二十多年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构建了收录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数据库NONCODE,以及收录非编码RNA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数据库NPInter,这两个数据库也已成为了国际在非编码RNA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数据库。共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自1996年以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共作大会报告及分组会报告二十余次。由于其在基因组信息学领域的早期工作,1996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日本筑波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大会上应邀作“Kotani Memorial Lecture”,同时获得“小谷正雄”奖(“Kotani Prize”,生物领域)。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