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拥有这套“中国加强版”《神奇校车》的四个理由

日期:2016-11-18  浏览次数:3199

大多数小朋友和家长都熟知《神奇校车》这套科普读物,美国国家图书馆将其推荐给所有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它曾荣获包括“全美书商联盟精选最佳童书”在内的多种奖项。《神奇校车》被引进中国后,成为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之一。

今天,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向您推荐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秦志海研究员所著的《米可罗的两个世界》,这套荣获今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的丛书,堪称“中国加强版”的《神奇校车》。众所周知,科普书讲求深入浅出,最理想的是科学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兼备。《米可罗的两个世界》在趣味性上也许与《神奇校车》不相上下,但在科学性上要更深入,故事性也更强。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前三册,2015年,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主要有三个人物:12岁的米可罗,7岁的公孙乐,和16岁的薇薇。主人公米可罗在偶然中得到了能把自己缩小的咒语,得以进入微观世界,和病毒、细菌等一同在人体中旅行,并亲眼目睹了人体免疫系统与入侵病原之间一场场令他胆战心惊的战役。正如秦志海研究员在序言中所说:“无论何种病痛,每次康复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体保卫战。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每个个体的一生也是一部微观世界的战斗史”。本套图书目前已出版了四册,包括《痢疾战场》、《死亡脓城》、《肺泡之湖》,以及近期刚刚出版的《免疫探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免疫战争中的细节,包括细菌和病毒的长相、脾气秉性、功能作用,以及敌我双方所采取的战争策略等等,完全是基于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如果您能有耐心读完我们下面的四个推荐理由,相信您一定会赞同我们的观点:这套科普书,小朋友们绝对值得拥有!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第四册,2016年,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创作者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资深科学家秦志海研究员,书中的很多故事是以最新的科研进展为蓝本,在传递科学知识层面,是很精准及与时俱进的。

秦志海研究员1992年于德国柏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后,开始在德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2005年回国加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之前,秦志海研究员已在德国获得终生研究员职位,他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尤其是在“炎性因子与肿瘤”方面研究成果斐然,在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时他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的著者秦志海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米可罗的两个世界》中的各分册都是由秦志海研究员搭起故事框架,然后与其实验室一帮年轻的博士生及工作人员反复讨论细节,最后由吴帆(当时在实验室工作)执笔完成的。吴帆说:“秦老师有那么多年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的积累,在各方面学识都很丰富。他极爱科研,又有童心童趣和想象力,现在像秦老师这样有能力、有情怀的一线科学家来做科普,是很难得的。”

在已出版的故事中,米可罗多次进入了幻想中的微观世界,但其中所涉及微观世界的科学知识,全部是在实验室里证实过的,并没有幻想或杜撰。从2008年开始,秦志海研究组的博士生团队就开始为这套科普书做准备,从大量的教科书、研究论文中搜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以保证故事中所有科学相关的情节都符合科学事实、严谨且合乎逻辑,并力求每一个细节在科学上都站得住脚。比如说,在米可罗变身为微米大小后,相对于细菌、病毒及周边的环境,是怎样的情形?当他遇到病原菌时,是看到一个庞然大物,还是能和自己平等对话的同伴,亦或是可以被他轻轻捏起的小不点?类似的细节,吴帆说,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因此几乎每句话,都需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演。

一线科学家做科普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把最前沿的科研进展融会贯通到科普作品中。比如第一册《痢疾战场》中,贯穿整个故事的科学主线—痢疾杆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四种战争机制,据秦志海研究员介绍,是来自于国际知名刊物Nature Review 2012年的一篇综述文章。

推荐理由二:《米可罗的两个世界》在创作上追求极致,在故事性及趣味性上竭尽全力。

国产原创科普读物往往是“有知识没意思”,所以在确保传递了精准及与时俱进的科学知识后,《米可罗的两个世界》的著作者在提高图书的趣味性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采取的策略,就是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的细节设计上,积极听取青少年学生的意见。秦志海研究员曾与北京市育才学院、北京四中、五中、八中、十四中等中学的部分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寻找当代中学生的兴趣点。实验室的年轻研究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动笔前还向一些小朋友们发放了调查问卷。文中将主人公米可罗的性格定位为一个胆大调皮、讲义气、有时耍点小聪明,有点毛躁又有爱心的邻家小男孩。对一些专业术语,比如抗体、趋化因子、CD4, CD8等,做了一些拟人化地处理,但在大众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尊重了科学事实。有读者反映有些章节的内容有点深(因此也很适合亲子共读),吴帆说,其实有些地方不全懂也没关系,只要像适应F4, TFboys那样去适应CD4, CD8就可以了。创作者希望小读者们经由这些有趣的故事,在脑海中留有关于人体免疫和健康的一些印象,而这些印象在科学性上是准确的,即使他们长大以后从事与生物医学完全不相关的职业。

除了创作者本身的努力,他们还请教了不少儿童出版业的人士,按照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故事性和趣味性上进行了打磨。另外,在图书付印前,秦志海研究员在山西找了一些小学的学生们进行试读,根据反馈又多次进行了修改。当被问到修改了多少版本时,吴帆说,实在记不清了,因为有太多版本了,写完后修改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

作为执笔人,吴帆觉得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由于自己是医学背景,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有力不从心之感,没能把秦老师的构思完美地展现出来。但出版后的调查心得显示,小读者们显然还是比较满意的:接受调查者的50多个孩子都认为内容比较新颖,愿意作为休闲读物来读;90%的孩子可以一口气读完一册,50%的孩子选择继续阅读第二册;90%的孩子认为比较吸引他们的地方是免疫战争场面。

推荐理由三:《米可罗的两个世界》不满足于向小读者们传递新鲜有趣的科学知识,更看重培养独立思考、质疑与批判、不盲从科学家及权威的求真精神。

因在行星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而荣获美国天文学会2016年“卡尔.萨根奖”的郑永春副研究员认为,在科普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质疑、批判、求真),传播科学方法(提出问题、探索与发现、解决问题),比普及科学知识更为重要。

秦志海研究员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在海外(主要在德国)学习工作将近有20年的时间,深得中西方教育的精髓。他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人,喜欢把问题想通想透,特别以找出教科书中的疏漏之处或者思考教科书中未曾涉及的内容为乐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细菌、病毒入侵时,机体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方式来应对,而当寄生虫入侵时,机体是以形成囊肿把寄生虫包裹在内的方式来应对,这是科学常识,但教科书或其他地方并没有讨论使用不同应对方式的原因。秦老师认为,免疫反应的进行可能与病原的尺寸相关,寄生虫体积比较大,以抗体去应对未免有点螳臂挡车的意味,因此秦老师提出了Digital immunology的概念。又比如:人与细菌、病毒之间能否进行交流?人体是否有警戒细菌、病毒的机制?类似这样的问题,秦老师在给研究生上课时会常常发问。现在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做博士后的茹衡回忆说:“秦老师的医学免疫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又非常引人思考,他总有一些其他人想不到的新颖想法与新奇设计,去验证一个科学假说。”

在《米可罗的两个世界》这套图书中,秦老师希望不只是讲知识,讲道理,而是引领孩子们养成开动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去证实某一结论的意识,不盲从,敢于质疑权威及一些所谓的定论。比如天花病毒,人类以为它已经灭绝,但是实验室中还存有用作研究的天花病毒,另外,其他病毒也可能变异成为天花病毒。在这套书的第7册(计划中),就假设了艾滋病病毒改变传播途径,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差点引起人类灭亡的故事。

推荐理由四:《米可罗的两个世界》不局限于细菌、病毒,甚至人类健康;更关注到整个生物界的和谐共处,也体现出更广博的人文情怀。

公众常常容易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直接关联起来,其实90%病毒与细菌是人类必须的,秦志海研究员说。广谱抗菌素的使用,使得微生物界受到人类的破坏,细菌没有生存空间,这也是他们不断变异、进化的驱动力,所以慢慢的有些超级细菌就产生了。现实生活中,有些疫苗是不需要打的,因为免疫系统也需要锻炼。透过这套图书,秦老师希望读者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了解:在人体与病原菌的战争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时亦需要有妥协。对于很多的微生物来说,科技发展的目标,并不是消灭它们,最理想的乃是和谐共处。本套书的最后一本(计划中)就描写一个“做过很多坏事”的致病菌,在善良勇敢的米可罗的影响下帮助人类度过了潜在危机,并用自己的生命呼吁人类对“两个世界”的重新认识。

“秦老师年轻时插过队、吃过苦,又在海外留学、生活多年,他对复杂人性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及他所具有的那种科学家的情怀,是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吴帆说。所以这套书不仅仅是科普,其中也体现出了广博的人文情怀。现在正在撰写中的第五册《乙肝风波》(暂定名)中,也将包含对乙肝病人关怀的内容。

笔者的呼吁:支持《米可罗的两个世界》,您的欣赏与认可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

在以上四个推荐理由之外,笔者特别想要呼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起来支持这样的国产、原创、良心科普书。

在撰写《米克可罗的两个世界》前三册时,执笔人吴帆还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第四册《免疫探秘》到现在,她已经在攻读研究生,时间上的冲突就更加明显。其实这几年来,大家都是志愿加入创作团队,除了奖励性质的稿费之外没有什么收入,一直在精益求精地修改所以发表地很慢,最初的激情变成了现在的感情与责任,几次想放弃但又担心换人的话,在写作风格等方面会有不同,失去了连续性。现在,吴帆最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套书的价值。

秦志海研究员认为,“科学,不应该被装帧精美地束之高阁,而是要让每个人了解它,使用它”,他因着科学家的责任感和对科普的兴趣开始这套图书的创作,但他对笔者提到的两点却让人对科普创作的现状颇感忧伤。第一点,秦老师说要感谢单位领导对他的包容,能够容忍他几年来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科普创作上。确实,在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下,科普创作是费时费力,但对科学家个人及所在单位都基本见不到效益和效果的事情。另一件事,就是秦老师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书摊上在按斤叫卖图书,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当时他就打电话给太太(也是一位科学家,现在德国做科研工作)说:“科普书真不想做下去了,这样辛辛苦苦地创作,如果有一天也沦为按斤两去卖的光景,实在太没有意义了。”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优质的图书也很可能被淹没在改编拼凑的图书之中。科学家创作者不擅长市场推广,但目前缺少有力的推介平台与团队,让科学家去操心图书销量的事,委实有点无奈。

所以,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机缘巧合读到这篇文章,请为《米可罗的两个世界》的著者秦志海研究员,参与创作的吴帆、肖明杰(材料收集与审核)、唐源羚(插图)及秦老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点赞吧,也期待您的留言,您的留言我们一定会代为转达。《米可罗的两个世界》计划创作10册,前4册已花了6,7年的时间,这漫漫科普创作之路,唯有来自读者的支持和喜爱才是最大的创作动力吧。